很长时期里,中国纺织产业被扣以低端制造业的帽子,巨大的产业体量,也使得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沉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纺织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过程中,不再是"青菜萝卜一筐装"的产业发展思路,而是开始有选择性地进行淘汰与升级。
十八大以来,纺织产业梯度转移为新疆当地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纺织工业也不再被简单地看作是解决老百姓穿衣盖被问题的产业。在过去的5年里,纺织产物不断外延并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空气过滤、水过滤、油过滤等很多过滤材料都是纺织产物;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向轻量化方向发展,要用到大量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在现代医疗卫生产业当中,人造血管、人造脏器等高精尖领域,也离不开纺织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尽管在过去5年中,中国纺织产业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考验,但纺织人锐意进取,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升级,实现了平稳增长、质效提升。
由东向西、由内到外,在梯度转移中重构产业布局
十八大以来,中国纺织产业布局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的显着特征之一便是产业转移。在过去5年中,中国纺织产业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由内向外的转移路径。新疆是国内的投资热,我国纺织服装公司海外投资也呈提速态势,骨干公司积极打造"中国+周边国家"制造基地,向产业链高端领域渗透。
由于新疆纺织产业发展受中国经济特定时期战略调整的影响,因而其在承接东、中部纺织产业转移过程中具有特殊的轨迹。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今年6月,新疆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共实现新增就业41.5万人。全区备案的纺织服装公司已达2525家,较叁年前增加1965家,是叁年前的4.5倍,其中内地来疆投资设厂公司由叁年前的数十家增加到682家。
"新疆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投资最热、成本最低、发展最快的地区和'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最具优势的地区。"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梁勇说。
2014年7月,自治区发布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到2023年,新疆最终实现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就业容量100万人的目标。新疆扶持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既是出于产业向原料基地梯度转移、向西开放的考虑,更有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现实意义。
除了国内纺织产业由东向西的梯度转移,全球产业也正在向劳动力、原材料成本更具优势的地区转移。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走出去"逐步升级成为国家战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发展目标转向了海外,同时,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在不断扩展"朋友圈",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很多国家成为新的投资热。中国纺织公司不再局限于本土资源的利用,而是搭建起全球供应链体系。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走出去"实施低成本并购,是快速做大做强、更快更好融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通过收购,中国纺织完善了在东南亚低成本制造区域的布局,增强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走出国门,布局国际市场,也让众多中国纺织公司完成了"区域性供应商"向"全球性供应商"的转型。
近年,如意积极布局海外,通过在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收购,整合全球资源,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垂直产业链模式。如今,如意在国外已拥有13个品牌服装制造公司,不仅开创了中国公司并购日本主板上市公司的先河,还在"中巴经济走廊"上积极发力。如意收购的外国公司如今都成为了中国定的生产公司,"意大利制造"、"德国制造",加上如意掌握的独一无二的创新技术,真正实现了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
摒弃以量取胜,集群着力打造特色新引擎
成本敏感型、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产业寻求成本洼地、政策高地是必然规律,但当前纺织产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在可持续的前提下实现转型升级。
地处苏北的沭阳,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为促进传统主导产业之一的纺织业加快提升,实现由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加快转变,沭阳审时度势,决定抓住机遇,围绕绿色、智能两条主线,在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打造高度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园--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起高、标准高,不仅大大促进了当地纺织产业的提升,也为我国纺织产业开展智能产业园区建设和以智能制造园区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评价说。
打造特色新引擎成为各大纺织集群的着力。
说起服装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就不能不提到广东虎门。以前人们提到服装市场,首先想到的是廉价,而现在在虎门的服装专业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品牌和公司正在朝着时尚与原创的方向转型,因为只有原创才能为公司和品牌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2016年,"虎门服装设计研发中心"新引进了设计师工作室、高定公司、教育学院等一系列资源入驻,首批已有冯璐设计师工作室、丁冰设计师工作室、黄秋凡设计师工作室等省内外知名设计师团队,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温豪服饰有限公司等服装定制公司,以及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学院进驻。如今,虎门服装已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飞跃,由无牌、贴牌发展到自立品牌、创造名牌,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服装名镇。
可以看出,如今纺织集群大多摒弃了公司高度集聚的发展模式,而是寻求产业链整体的转型升级,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向智能型、创新创意型方向转变。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让集群地产业水平、发展质量和效益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新消费时代,纺企打破固化模式求转型
其实,除了行业结构、区域结构调整,公司组织结构调整也有相当明显的效果。比如公司在组织结构上,更加顺应市场的快速反应,更加适合新的消费模式和需求;在终端领域,公司不断创品牌、增品种、提品质,积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
韩都衣舍作为行业中典型的电商代表,其小组制公司结构堪称典范。韩都衣舍能在各种品牌林立的淘宝平台脱颖而出,除了其四大核心运营体系之外,还有一个引以为豪的体系,那就是产物小组制,也就是"一个以产物小组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小组制的优势在于充分提高了运营效率和降低了库存风险。
如果说韩都衣舍对公司内部做出的这种结构调整,代表着纺织行业内众多中小型公司在新时期探索公司结构性改革的强烈意愿和呼声,那么已有近60年历史的大型国企--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则是代表中国纺织巨擘结构性战略转型的重要标志。
"这是对过去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立表示,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的有益尝试和实践。
从"纺织"到"时尚",两字之差,实际上代表地方国企转型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更名后的北京时尚控股正在进行全新的布局。记者了解到,"十叁五"期间,北京时尚控股将以时尚、科技、服务新纺织为目标,努力打造首都服装纺织行业领先的时尚产业集团。同时,集团还将努力培育文化创意和信息科技业务,使之与高端品牌紧密结合,适应消费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思想观念上的一次深刻变革,首先要转变观念,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这是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保证和动力所在。因此,行业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以新的眼光和思路,来观察和思考新一轮的经济模式,有力有效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国际、国内竞争中抢占制高,争创新优势。
从产物到产业,在结构调整中砥砺奋进
十八大以来,产业的另一个表现是产物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过去,老百姓对纺织品服装的要求主要是保暖,现在则希望纺织品更加舒适、健康、绿色、时尚,且更加功能化、个性化。产物结构的调整,带来纺织品消费市场的繁荣,市场产物品类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很好地满足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日渐成熟的消费理念。
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的扩大,是产物结构调整中比较明显的变化。
时下,智能穿戴悄然兴起,为了满足这一终端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应声而动。上海嘉纳公司开发了服装叁维测体试穿系统,包括叁维测量及人体数据处理、叁维服装设计系统、叁维虚拟试衣平台和虚拟服装走秀系统,可以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并已作为产物应用到多家服装公司和相关院校。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产业用纺织品近年来的快速增长,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纺织品的应用领域,为进一步调整我国纺织品市场结构起到重要作用。如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上展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芳砜纶纤维(罢补苍滨辞苍),是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叁代研究人员历经30年之久,自主研制出的中国首个原创高性能纤维,可广泛应用于防护制品、过滤材料、绝缘材料和摩擦材料等领域。
总体来说,纺织工业在十八大以来结构调整成效显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用纺织品作为行业发展的新增长作用进一步发挥,服装、家纺、产业用纤维加工量比重由2010年的51:29:20调整为2015年的46.6:28.1:25.3。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而纺织产业也将步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未来,纺织行业将向六个方向发展:即以技术创新为基实现创新发展、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实现精益发展、以产融结合为抓手实现融合发展、以文化自信为目标铸就时尚发展、以社会责任为重实现包容发展、以体系建设为核心实现联动发展。(徐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