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近来成为高频词汇。习近平总书记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何为"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有何关系和影响呢?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要素市场改革
相比于需求侧投资、消费、出口"叁驾马车"的逆周期调节,供给端的管理更多是通过优化发展环境释放红利。其实质是通过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打通要素流动通道,提高要素使用效率。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结构性产能过剩,即供给与需求错配。一方面,中低端、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产物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端优质、满足个性化消费的产物严重不足。以棉花为例,中国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国产棉花质量不高、价格贵,导致国内纱厂更乐意进口外棉。原因在于要素分配不合理,大量资源要素流入产能过剩行业和低效率公司。产能过剩还导致公司库存高企,资金状况恶化。
通过供给端管理,可出清过剩产能,进一步解放、流动和优化要素配置,改善流动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降低公司成本
近年来,我国公司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高成本已成为供给侧最致命的硬伤。因此,"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降低公司生产经营成本,减轻负担,提升资金供给效率。
以工业公司为例,2014年年底规模以上工业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主营业务成本占比高达86%,各种税费占比9%,主营利润占比仅5%。在主营业务成本中,原材料成本、资金成本、交易成本又占大头。破解这些问题,一是需要继续推进资源品价格改革,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二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公司融资渠道,推动非银金融机构的发展;叁是改革流通环节,减少流通层级,优化交易流程。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成"供给侧改革"重要抓手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一种集合了商品、信息、资金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新兴金融业态。其本质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对各类资源要素进行配置,并提供金融、信息等服务。因此,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供给端管理工具。
在"供给侧改革"中,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可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发挥市场化定价机制作用,通过买卖双方多重博弈,形成反映市场真实需求的现货价格,增强公司议价能力,降低公司采购成本。
二是发挥要素市场化配置作用,使有竞争力的公司能获得充足、低成本和优质的资源要素,以市场化手段淘汰落后公司和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叁是发挥优化贸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作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公司贸易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优化采购和分销体系,缩短原材料-商品-现金的转化时间,提升公司经营效率,优化公司财务状况。
四是发挥惠普金融作用,为公司提供套期保值、风险管理、融资及保险等金融服务,破解公司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低公司融资成本,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在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当前,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将以其独特的功能成为改革的重要抓手,在11月30日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6个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中,提出要"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可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已经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我们也期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中大显身手,为中国经济发展做贡献,并实现行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