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全国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消费需求加快释放,市场人气持续攀升,国内大循环活力强劲。
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信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10月1日至8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旅游业态创新,促使市场回暖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国庆八天长假,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
旅游市场的迅速回暖,得益于“十叁五”期间旅游业态、旅游产物的持续创新。
在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智慧大脑”旅游管理系统正在运行。数字大屏上,今日车流、客流量等实时数据让管理人员对园区内情况一目了然。
消费火爆,拉动经济复苏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公司销售额约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9%。
中国银联数据显示,国庆长假前7天银联网络的交易金额达到2.1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3%。
购物消费出现“红色拥堵”
百度地图大数据显示:“十一”期间全国各大商圈附近路况图都出现了“红色拥堵”。支付宝数据显示:商超便利行业的交易额比去年同期提高近5成。
截至10月8日中午12时,拼多多平台实物商品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1.5%,苏宁易购线上订单更是同比增长了157%。
餐饮消费跑出“加速度”
美团数据显示,“十一”期间,餐饮在线预订的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其中家庭聚餐的预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9%。
电影市场回暖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8日12时,中国内地电影国庆档票房突破38亿,位列国庆档影史第二。
出行客流创新高,带动关联消费升级
假期期间,交通客流量连创今年新高。因疫情被抑制的出行需求全面释放,也带动了关联消费不断升级。
全国铁路客流连续八天保持在千万人次以上,日均客运量约为去年同期的近90%。全国高速公路总流量预计超3.8亿辆次,同比去年假期增长10%。假日期间,全国共有500多家景区推出门票减免政策,短途旅游增幅达50%以上,在长叁角、珠叁角、京津冀和成渝地区,高峰时段车流大,催生了服务区消费提档升级。全国民航日均航班量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0%以上,其中国内日均航班同比增长了13%,假期各航空公司增加航班1.2万余班,极大超过以往同期水平。
对假期消费的关注,不仅来自国内,同样也来自全世界。境外多家媒体报道指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首个“十一”黄金周推动旅游业回暖,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将成为经济持续复苏的重要力量。有分析指出,控制住疫情是任何国家经济复苏的关键,中国对疫情的有力控制让人们有理由对中国经济复苏感到乐观。
假日消费推动服务业复苏,有利于稳就业、保民生,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当前,我国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超长黄金周期间,国内消费的良好表现,无论是对国内经济的恢复发展,还是对全球经济复苏来说都是好消息。相信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总体恢复正常,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还将继续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更加明显。
摆编辑:于飞闭